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可华阴,是那么好回的吗?

早在孙氏和杨婉因要害死她和腹中胎儿,而他又默认的时候,她的眼里,便没有这个父亲了。

“他这是痴心妄想!娘娘您是如何一路艰难走过来的,他都看在眼里,却还是不肯给主子您留活路,您又何需顾及父女之情?”

这样有违伦理的事情,也只有最亲近她的槐序敢说。

“不必理会他。岭南气候极好,让他在那待着吧。”

她不会主动去杀他的,只是让他好好感受一下孤立无援的滋味儿。

说起来,她已经十分仁慈了。

至于伦理上的事情……

“找人去岭南祭拜一下孙氏,合适的时候,透露给陛下知晓。至于父亲,等他死的时候,本宫会让二哥带本宫去给他烧纸的。”

不管父亲嫡母如何待她,她始终都心存感恩,死后还让人去祭拜,这怎么能不算有孝心呢?

陛下知晓了,只会更心疼她而厚待连彰妙仪。

“从前她们利用我牟取利益,如今也该我利用他们来成全自己了。”

杨佩宁闭门谢客了几日。

崇庆帝以为她是病了,问了才知道具体情形,一时间感慨不已。

彼时御史大夫岑安正站在紫宸殿,说起若要早早立储,合当效仿前朝杀了太子生母以免后戚弄权的事情,还引出琅琊王氏作为典例,又说起淑妃不孝的“事实”来。

“虽然杨政和孙氏确实苛待于淑妃,但为人子女者,始终该以孝为先。臣听闻,自杨政和孙氏到岭南,淑妃娘娘一次看望也无。可见其心冷落,若为太子生母,只怕品德不够。”

这样的折子,早在之前传出崇庆帝身子不好的时候他就上了好几封了。

每一封都没有批复发回。

但不拒绝就是在考量。

加上这段时日崇庆帝隐隐有想立储的心思,岑安便率领御史台的几个同志者,大胆直接奏到了紫宸殿前。

只是这一回,崇庆帝径直摆手。

“淑妃仁善,华阴杨氏本分且只是文臣,朕若真如此,实在愧对有功之臣。朕已决意,要与淑妃终老。”

闻言,岑安惊讶到无以复加。

他以为陛下会反驳,可没想到会反驳得这样干脆。

最主要的是,陛下一直在强调不留子去母,但却从未否认过,想立三皇子连彰为太子这件事!

御史台的人都是精明的主。

此日过后,御史台请奏的折子都是围绕请封三皇子为太子进行。

再没有之前那般束手束脚,在几个皇子之间来回犹豫的了。

崇庆帝任由着事情发酵了好几日。

直到太后也耐不住性子亲自来紫宸殿询问他的意思。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太后有些失神。

“你尚且年轻,何需这样早立太子呢?”

她也不是针对淑妃和三皇子,相反她很喜欢淑妃,她只是不理解崇庆帝的做法。

崇庆帝解释了很多。

“儿子的身子如何,母后是知晓的。太医虽说可解,可究竟要多长时日却是未知。这几年来,朝堂之事如何诡谲多变,母后是看在眼里的。王氏虽已一败涂地,可没了他们,还有老牌的勋贵和世家,儿子想改革新政,必定会遭受新一轮的掣肘。未来朝局如何变化更是无法探知,为防他日朝局动荡,早早立下太子,也是稳定朝纲。”

秦太后听闻,知道他心意已决,也点点头。

“既然如此,你周全了淑妃,也得替贵妃考虑。她的父亲谢清平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皇帝切不可怠慢了她。”

崇庆帝和太后因为并非亲生的原因,关系一向冷淡。

这一回万贵太妃的事情爆发,倒是叫崇庆帝看清了太后在先帝朝的诸多不易,太后也看到崇庆帝为了她的殚精竭虑,母子之情更甚从前。

秦太后也愿意将心中忧虑,说给她他听。

“你们男子有男子的朝堂纷争,后宫女子之间,也少不了争权夺利。若是一味抬举淑妃,不可。可若让贵妃掌控后宫而使淑妃这个太子生母无立足之地,于朝纲也不利。如何权衡后宫,皇帝还要拿一个章程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崇庆帝对于立储一事,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于是将打算告知太后。

太后听后又逐一给出些建议,两相合计,竟是出乎意料的好法子。

崇庆帝大感太后智慧。

等太后离开紫宸殿的时候,崇庆帝还亲自相送到了慈安宫。

接连几日,崇庆帝日日前往慈安宫请安。

如此母慈子孝的画面,惹得朝廷内外赞声一片。

朝臣们都是机灵的,有崇庆帝做榜样,自个儿每日上朝前也必定先去母亲院子里请安,不管是真孝顺还是假意做给上头看,总之孝顺的风气,在景朝更为流行。

而有了崇庆帝那日的明言,父母皆被流放的淑妃杨佩宁,也不出意料地入了“孝女”之列。

连太后和崇庆帝都赞颂的品德,朝臣们哪里还敢置喙?

只一边感慨着淑妃连卑劣的父母都会去祭拜,一边也提醒着自个儿,要孝顺长辈,更要对子女严加管教,免得养出个杨政和孙氏那样的出来,伤了自己也连累整个家族。

宫中,贵妃屈尊降贵第一次来到倚华宫。

杨佩宁笑脸相迎,彼时德妃也在。

二人却第一次没有剑拔弩张。

无人知道这一日,贵妃淑妃与德妃交谈了什么。

只知道这一日过后,后宫风平浪静,和气一团。

崇庆帝六年元日大典。

崇庆帝圣旨立三皇子连彰为储君,门下侍中、六部尚书兼任东宫詹事,挑选谢氏及秦氏出色后辈为太子伴读。

同日,大赦天下!

三日后,册封贵妃谢氏为皇后,太子生母淑妃为贵妃。

德妃虽未晋位,但得到了二公主的抚养权,皇家玉谍之上,已经抹去了采女杨婉因的痕迹。

五皇子连楚和二公主,真正成为了杜嫔和德妃的孩子。

他们年岁还小,以后也只会认养母为最亲厚之人,至于杨婉因,宫中几乎无人与其亲近,也无人再会提起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