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封后,立储 (1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庆王还想替自己辩解,门口却走出来两个人。
正是杨婉因昔日贴身侍女:菊韵与墨菊。
他顿时身体瘫软一片。
完了。
菊韵与墨菊招供了庆王如何诱骗勾搭嫔妃的事实,并且证据链充足。
尤其是菊韵,暴露了一些可以证实庆王和万贵太妃勾结的证据。
“来人啊,即刻送庆王前往边关!”
这一次,庆王如同尸体一般被人拖了下去,菊韵与墨菊也被御前侍卫带走了。
至于庆王是否是崇庆帝的亲兄弟,已经不要紧了。
庆王绝对活不到去边关的。
至于万贵太妃,到了合适的时候,寅王府会曝出她病逝的消息的。
整个殿中,只剩下杨佩宁与崇庆帝二人。
他仿佛一瞬间老了好多岁,“宁儿,朕真的是好累啊。”
他自认已经见过皇宫的太多腌臜事情,可如今真的亲身经历,还是觉得恶心难耐。
狸猫换太子,寅王换庆王。
险些他底下这个宝座,也要被自以为的至亲给夺去了。
偏偏他后宫里头,竟然接连出了两个信任庆王为人的嫔妃!
如此可恶!
杨佩宁绕到他身后,轻轻给他按揉两侧穴位,舒缓精神。
熟悉的让人神智平和的熏香,指腹的力道不轻不重。
他畅慨,“最近这段时日,贵妃德妃闹个没完,其他嫔妃们也并不安分,到底还是宁儿你,最会心疼朕。”
出现这样大的事情,他现在身边只想淑妃陪着。
其他人通通都不要。
“说起来,若非你来检举,朕还不知道,庆王竟然野心勃勃至此。”
今日这事,算是让他彻底放心了杨佩宁。
正如庆王所说,哪位嫔妃不梦想成为皇后呢?
淑妃膝下有皇子,则更该是如此期望。
有一位如此重量级的亲王帮衬,日后登临帝位,实在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可是淑妃没有。
而是选择了来将庆王的图谋告知于他。
他睁开眼,侧身将杨佩宁拉到宽大的龙椅上一同坐着,“朕记得,那会你来见朕,说起庆王的事情时,朕曾问过你,为何不顺势所为,为自己的儿子铺一个前程。后来遇到相阁大臣来,朕并未听到你的回答。朕很好奇,你难道不希望连彰做太子吗?他继承了你的聪慧和仁善,做储君是个不错的人选。”
杨佩宁乖乖坐在他身侧,认真道:“连彰是皇子,是天子的儿子,享天下之养。自出生起便有义务替陛下分忧,为天下万民尽责。臣妾希望他能过得舒心畅意,却也希望他能够像陛下这般成为全天下举世无双的人物。只是太子不只是储君,更是陛下选定的继承人,代表了陛下的殷切期盼。无论如何,都不该由外人来定。”
她与崇庆帝四目相对,这样近的距离,眼里的爱慕与敬意,无所盾藏。
“若陛下信任臣妾和连彰,委以重任,臣妾与连彰必定感念君恩,更家恪尽职守,不敢轻率。若陛下以为连彰能耐还有所欠缺,而又有其他皇子可堪为储君之选,那么臣妾和连彰也会自省其身,竭尽所能辅佐储君,替陛下排忧解难。”
她温柔地靠在他怀中,“无论如何,臣妾与连彰、妙仪,总与陛下共同进退,以陛下为先。”
崇庆帝并不怀疑淑妃的这一番话。
毕竟一直以来,淑妃的确是这样做的。
连彰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经知道要保护弟弟们了。
上一次马场事件,若非连彰,连熙已经不保了。
这对母子,一直践行着以他为先的诺言。
他抚摸着他发间的青丝,胸腔中因为庆王而涌起的烦躁和震怒已经一点点地被淑妃所带来的温馨取代。
“若是后宫所有人,都如你一般,朕不知道该如何高兴。”
杨佩宁柔声答话,“其实后宫姐妹们和臣妾的心都是一样的,譬如贵妃娘娘和德妃娘娘,臣妾等都希望陛下能够万福长乐,有陛下在,才有臣妾等的一切。”
这话说得很识大体,崇庆帝心中也安定不少。
他忽而觉得,有些事情,是该定下来了。
否则后宫龃龉吵嚷没个定数,也会影响了前朝的安定。
崇庆帝五年四月,科举殿选毕。
二哥杨骋位于二甲二十七名上,大哥杨驰却连三甲榜单都没能上。
杨佩宁见怪不怪,将手里的信纸扔入了火盆里。
“朝考的时候,其他举人都忙着筹备了,他却只顾着写信来骂我,哪里能成进士呢?”
槐序最见不得这种白眼狼,“要不是娘娘您求了陛下恩典,他连乡试都无缘参加,何况是春闱呢?”
“不打紧,本来也不是为他所求的。”
她求陛下,是想给二哥杨骋入仕的机会,可不是杨驰。
“只是本宫也没想到,都入国子监了,还连三甲进士都混不上去。”
往年国子监落榜的举子也有,只是今年特殊,琅琊书院许多考生受王籍王涯一案牵连,近五年都不能参加科举,于是今年春闱的大热便是国子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以说,只要是国子监的举人,参考就几乎没有不中的。
也就是杨驰这种被父母惯坏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大好的资源摆在了面前也推不动。
“给叔祖父递个消息,打发杨驰回华阴去。免得在京城上蹿下跳,连累了好不容易起复的杨氏一族。”
扶桑颔首,“司业大人千辛万苦来到京城,必定希望有所作为。如今娘娘都发话了,司业大人必定会将此人管束妥帖的。”
杨佩宁拾起了没看完的书册,“同志者同奋进,早该如此了。对了,岭南如何?”
要是她父母也像叔祖父这样,她也不至于将二人打发去不毛之地。
明仲上前回话,“二姑娘病逝的消息已经送过去了,孙氏当晚就病逝了,倒是老大人传话回来,说是希望回到京城,再不济,华阴也可以。”
“他还想回华阴?”杨佩宁嗤笑,“祖父起复,带着他荫封在京城,父亲向来瞧不起偏安一隅的华阴主家,如今无路可走了,才想着要回华阴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