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会试(二) (1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题目都看起来比较简单,实则暗藏深意。
就比如其中一道四书题,题目为: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此题是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关于国家治理三大根基的经典论述。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寻常人解这道题,多半会从民无信不立入手,着重阐述道德与教化。
这虽是稳妥之法,却很难脱颖而出。
林向安目光掠过题面,心中已有思路。
这题中,足食是经济基础。
要让百姓吃饱饭,国家有足够的粮食储备。
这是生存的根本。
足兵,这是军事保障。
要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保护国家免受外敌入侵,维护内部稳定。
民信之,这是政治核心。
百姓的信任和认同,是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性的唯一来源。
孔子通过层层递进的回答,阐明了他的治国优先级:
民信 (执政者的公信力) > 足食 (经济基础) > 足兵 (军事保障)
若以比喻而言,国家就像一艘远航之船。
足食是船上的粮与水,维系生存。
足兵是船上的武器,用来防御,甚至对付海盗。
而民信,则是船员与乘客对船长的信任。
如果船长的命令没人听,大家互相猜忌、甚至哗变,民无信,那么就算船上有再多的食物和武器,这艘船也迟早会沉没。
相反,如果大家绝对信任船长,即使暂时缺少食物和武器,也愿意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这句话的精髓在于:
执政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公信力。
失去了民心,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这题对林向安而言,可以说比较有利。
他的粮行实践经验,让他可以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结合他督办粮务、接触军队、体察民情的经历,来阐述这三者的辩证关系。
这三者并非并列关系。
而是民信为体,食兵为用。
可将民信定义为国家存在的根本,而足食与足兵是维护这一根本的手段。
这样入手,立意即刻高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