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平城的秋意,愈发深沉。

城郊一处荒僻山岗上,新添了一座孤坟。

坟前无碑,只简单立了一块未经打磨的石头。

这里埋葬的是前影卫统领赵振。

太子案发,他这个曾为太子调换《国史》碑文、执行了最关键一环命令的心腹,自然难逃一死。

因赵振是影卫,不在官僚体制之中,最终被皇帝一道密旨赐死,悄无声息地消失。

秋风飒飒,李云从立在赵振坟前,手中提着一壶酒。

枯叶被风卷起,打着旋儿掠过坟头,更添几分凄凉。

良久,他默默斟了两杯酒,一杯洒在坟前,一杯自己仰头饮尽。

“赵兄……你曾是至尊最锋利的刀,最信任的影子,本该誓死维护他的尊严……为何,你要去为太子去做那……悖逆之事?”

故人身亡,令人痛惜。

再一细想,心中又升起一丝兔死狐悲的苍凉。

或许,在这诡谲的朝堂中,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强如赵振,最终也不过是权力倾轧下的牺牲品。

犹记,赵振曾在酒后对李云从抱怨过,说他虽为影卫统领,也随公主入凉州立下大功,但在朝堂上却没有一个光鲜的身份。

那日,他醉眼乜斜,看着李云从,笑道:“若是像你这般,尚公主,或许我才能在人前露脸。”

念及此,李云从不禁叹道:“赵兄,太子可是给了你什么允诺?你……糊涂啊……”

他在坟前伫立良久,直到日头西斜,才黯然离去。

回他城南那处私宅时,马车轻轻驰过花门楼。

他心中一跳,抬眼望去,恰好看到临街的雅室开着窗,拓跋月正与拓跋濬并肩而立,指着街景在说些什么。

夕照之下,二人言笑晏晏,让人有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顿然,李云从的心像是被刺了一下,霎时间缩紧。

她,曾是他梦寐以求的秋水伊人,可如今……

隔着一条街,仿佛隔着难越的关山,他摸不着,也触不到……

猛地,他放下车帘,靠在车厢壁上,闭上了眼……

太子薨后,一直被禁足反省的穆平国,亦在府中自尽,求的不过是皇帝对穆家的一丝怜悯,以免祸及后人。

如此一来,本就暗流涌动的朝堂,更似被泼了一盆冰水,死死冻住。

一时间,平城内外变得死气沉沉,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宫中也难得有了一丝节气的欢悦。

拓跋月特意带拓跋濬入宫,向皇帝、皇后请安,并汇报他近期的学业进度。

骤然见到长孙,帝后二人自是喜不自胜,拉着手问长问短。

经历一番巨变,拓跋濬似乎长大了许多,言行举止越发沉稳得体,对答如流,引经据典。

比之其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得赫连皇后,又是心酸又是欣慰。

拓跋焘看着聪慧的孙儿,脸上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拓跋月见皇帝心情稍霁,便趁机进言:“至尊,濬儿学业虽有进益,然治国之道,终需体察民情。臣妹有一人举荐。”

“说来听听。”

“宋鸿。”

“你对他倒挺上心,以前也举荐过他吧?”

“宋鸿有才。”

拓跋焘颔首:“朕自是信你的。你且说来——”

“宋鸿现任太仓郎中,有意改革田赋,他曾精心拟定草案,旨在均平赋役,减轻小民负担,充实国库。听闻……听闻太子殿下在时,亦曾允准其深入研讨。此乃利国利民之良策,至尊或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