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京师盛景 (1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初秋,北京城安定门内的晨雾还未散尽,东直门的谯楼刚敲过辰时头通鼓,大明的百姓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京城外的官道上,便先传来了一阵细碎的马蹄声。
这声音初时像春蚕啃食桑叶,窸窸窣窣地贴在地面滚,待日头爬到正阳门箭楼的檐角上时,已化作沉雷般的轰鸣——尘土从官道尽头的柳林后翻涌起来,先探出一面猩红的大纛,纛旗上“徐”字被风扯得猎猎响,旗下千余骑兵踏碎朝露,正朝着京城而来。
蓟辽督师徐天爵勒着马缰走在最前。他身上的明光铠沾着辽东的霜痕,甲片缝隙里还嵌着几点未拭去的草屑,却是簇新的亮——那是五岭大捷后,军中缝补匠连夜用铜丝将战损的甲叶缀好的。他胯下的宝马“踏雪”此刻也知是到了天子脚下,昂首甩了甩鬃毛,蹄子落在青石板上,踏出的声响都比在辽东荒草滩上沉稳几分。
“是蓟辽督师徐督师!真的是徐督师回来了!”
东便门的守军最先认出那面纛旗,守城门的总旗官猛地丢下手里的杂草,转身就往城里跑,靴底在石板路上磕出火星:“快!快喊人!快去禀报,徐督师回京了!”
这声喊像石子砸进滚水,眨眼间就漫过了城门。原本蹲在墙根下卖豆腐脑的老汉手一抖,铜勺“当啷”掉在桶里,他也顾不上捡,撩起围裙擦了擦手就往路边挤;穿青布衫的书生正蹲在书摊前翻《辽东舆图》,听见动静猛地站起来,帽翅都歪了也没察觉,直勾勾盯着官道尽头的骑兵队。
中国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爱凑热闹,尤其是好事,人越积越多,就连趴在母亲怀里啃糖糕的稚童,也被周遭的动静惊得抬起头,含着糖糕含糊地问:“娘,那是啥呀?”
不过半个时辰,东便门外的官道两侧已挤得水泄不通,顺天府尹也派出了衙役。百姓们见状自发地往路边退,让出中间几丈许宽的路来,前头的人踮着脚往前看,后头的人就扒着墙头上的砖缝瞧,连街对面“王记布庄”的掌柜都把伙计往柜上一推,自己搬了张竹凳站在门槛上,手里还攥着刚算好的账册。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里霎时静了静,只余下风卷着纛旗的声响。马蹄声越来越近,先看清的是骑兵们甲胄上的反光——千余骑兵排成三列,甲片都是擦过的,日光底下亮得晃眼,连马鞍旁悬着的箭囊都摆得整整齐齐,箭杆上的红缨一路连过去,像条起伏的红绸子。
打头的骑兵叫赵二柱,是保定府来的农家子弟,脸上还带着点少年人的青涩,只是眉眼立得笔直。他左手按在腰间的刀鞘上,右手勒着缰绳,坐下战马似乎被路边的人声惊了,鼻翼翕动着打了个响鼻。
赵二柱低头拍了拍马脖子,声音压得低却稳:“别慌,这是到家了。”
这话刚落,旁边一个穿蓝布衫的老妇人突然朝着队伍福了福身,声音带着颤:“我家小子也在辽东当兵,要是还活着,该也像你们这样英气。”
赵二柱听见了,下意识地坐直了些,原本被汗水浸得有些松垮的肩背猛地绷紧。他不敢转头,只眼角余光瞥见老妇人鬓角的白发,喉结动了动,终究没敢应声——他知道辽东的兵有多难,可此刻对着这双盼儿归的眼,说什么都觉得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