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莱本斯坦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开创者,他首先将经济学概念和经济学理论引入了生育的研究中,建立了生育的微观经济学模型,构建了“孩子的成本-效用理论”,为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他认为孩子的成本是指家庭花费在抚育和教育孩子上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包括怀孕及分娩费用、孩子的衣食住行费用、接受教育及医疗费用、文化娱乐费用以及补贴给孩子的婚姻支持费用等。

在孩子成本-效用的分析基础上,莱本斯坦通过分析边际孩子效用,构建了“边际孩子合理选择模型”。边际孩子效用是指父母生育的最后一个孩子的效用,孩子的边际效用遵循一般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同的家庭会根据孩子所带来的效用与成本来选择是否要生孩子以及生多少个孩子。

经济学家贝克尔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把消费行为理论应用到家庭生育决策中,分析家庭对孩子的需求,创建了家庭经济学理论。他认为,不同于市场上购买的商品,孩子是家庭生产的家庭品。家庭的生育决策取决于孩子的净成本,当净成本大于0的时候,父母可以从孩子身上获得心理效用,此时孩子相当于耐用消费品;而当净成本小于0的时候,父母可以从孩子身上收获现金收益,此时孩子相当于耐用生产品。影响孩子价格的主要因素有:第一,孩子为家庭提供的贡献越大,养育孩子的成本越低,从而孩子数量的相对价格越低,对孩子数量的需求相应越大;第二,养育孩子所需的物价(如服装、食品、房产等)越低,养育孩子的成本越低,孩子的相对价格降低,对孩子的需求越高;第三,养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高,孩子的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

之后,他们构建了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认为孩子的质量是指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不包括孩子的道德品质。高质量的孩子可以为父母带来更多的收益和更大的心理满足,提供较多的效用。将孩子的成本分为数量成本和质量成本,数量成本是花在孩子身上的与孩子质量无关的物力和人力,也称为“固定成本”,它包含了从怀孕开始母亲的机会成本、风险承担成本、分娩成本、孩子的消费成本等。孩子的质量成本是指花费在孩子身上与数量无关的物力和人力成本,这部分是可变的,也称为“可变成本”,包括孩子的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培训费用以及父母为提高孩子质量损失的机会成本等。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与消费者理论相结合,将孩子的数量和质量看成是两种替代商品,所以孩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当一个家庭的收入提高后,他们会在孩子的数量和孩子的质量方面加大投入,但孩子的数量弹性比孩子的质量弹性要小,因此对质量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数量的需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外还有学者运用供给和需求理论来研究生育率变化,将生育问题的分析扩展到宏观视野,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生育率革命和人口转变,结合社会和经济现代化过程来考察生育率的变动。他关注的不只是发达国家人口生育率的长期下滑,还有发展中国家的高生育率及原因。供给需求的理论模式,是其生育政策改革的理论基础。他们提出生育革命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口转变的实质是生育革命。第二,要从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角度上来认识生育革命内涵。第三,对生育调控方式的改变进行了初步探讨。人口转变和生育革命不只是生育水平和生育数量的转变,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意识的转变,由社会或生理强制转变为生育主体的自觉自由选择。生育率革命的最根本实质在于生育主体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根据“供给-需求”模型认为,孩子需求指的是,当生育控制的成本接近于零的时候,父母想要的可以存活的孩子的数量,也就是在不考虑到控制生育的经济、心理成本的情况下,一对夫妻想要的孩子数量,这与家庭偏好、收入和孩子成本有关。孩子供给是在不限制家庭规模的情况下,一对夫妻所能拥有的儿童数量,这个数量将由自然生育能力和儿童的生存概率决定。调节生育成本费用包含了调整生育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供需理论的核心是:一是孩子需求和孩子供给;二是夫妇生育控制的动机与成本;三是自然生育率与有意识的控制生育。孩子供给和需求的比较,是影响生育控制动机的重要因素。孩子需求、孩子供给和调节生育成本费用是决定生育率的三个关键因素。他们将生育控制动机视为影响生育率革命的重要因素,并将其与现代化进程相关联。在现代化进程中,孩子的供给和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公共卫生和医疗条件、教育及公共传媒的作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新商品的出现及其影响、家庭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影响家庭的生育率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供给和需求。现代化发展进程对孩子的供给和需求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因此,现代化将改变孩子的供求关系,引发“生育率革命”。

另外还有财富流理论,“财富流”是指一个人向他人所给予的金钱、物品、服务和担保。关注“财富流”而非“财富”,是强调它并不仅限于货币。在他看来,财富流的研究是理解家庭在任何时间和地点的内在联系的基础,具有根本意义。

财富流理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家庭关系革命尤其是代际财富流革命是决定人口转变、生育率由高至低、由上升转变为下降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就是在父母与子女间的财产流向与数目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问题的核心在于:家庭财产流向是由子代流向父代还是由父代流向子代。

第二,人口转变、生育率转变的根本问题在于两代人的财产流动净额,也就是父母与子女的财富流动净额,称为“净财富流”。“净财富流”的流向是父母还是孩子,即财富流到底是从孩子到父母的流向多,还是从父母到孩子的流向多。不同的净财富流对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原始社会、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的代际净财富流向完全不同。原始社会和传统社会中,净财富流是从孩子流向父母,但是在现代社会,流向变为了从父母流向孩子。在原始社会和传统社会中,孩子承担劳动、照料年老父母、支持家庭、传宗接代等责任,这些都会促使人们生育更多的孩子。而现代社会中,孩子基本不再承担以上责任,孩子的收益降低,家庭中净财富流向孩子,因而促使人们倾向于低生育。

另外还有就是人们的想法也在改变。

人的感情是有限的,就像很多年前,我们的长辈那一代,一般家里都有很多孩子,但父母明显不会对所有孩子都关怀备至,甚至于,他们对孩子都是放养,大的带小的,非常的粗犷。可现在呢?

孩子太多,就意味着父母需要付出的心思和情感就更多。

因为现在讲究公平。

阿斯加德也一样,那里的确是天堂,但不代表上面的一切都不成立,相反那些逻辑依然存在。

甚至正因为是天堂,人们有的是时间做更多更有意思的事情,谁会把大把时光放在养孩子身上?要知道阿斯加德人寿命很长很长,这也导致了,养育孩子的时间也会很长很长!

所以不管奥丁和那些长老们如何着急,阿斯加德人的生育率其实一直都不太理想。

要不然阿斯加德的人口也不会那么少了。

而且根据生物越强,生育数量就越少的定律,阿斯加德人本身的生育能力就不算太强……至少和人类相比是这样。

但沃斯塔格就不一样,他有很多孩子。

目前长大的就有三个,家里还有七个孩子嗷嗷待哺……哪怕是以人类的生育能力,一个家庭有十个孩子,也是相当夸张的事情。放在阿斯加德那更是炸裂。

要不然你以为奥丁为什么不给托尔多生几个弟弟妹妹,用得着去收养洛基?

这不是生不出来么。

甚至于奥丁家的状态才是正常的,一个家庭一到两个孩子。

沃斯塔格喜欢孩子,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他对几乎所有孩子都一视同仁。

当然托尔他们几个,沃斯塔格花费了很多心思,虽然不太愿意承认,这几个孩子,比自己的小崽子要有天赋的多。

他自认为很了解他们。

可看到希芙的笑容,他突然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没那么了解她。

以前的希芙,不管做什么,都很得体,哪怕是笑容,她很少会像其他阿斯加德人那样大笑,哪怕遇到开心的事情,也只会站在托尔身边,露出得体而恰到好处的笑容……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王室应该有的体面和矜持。

哪怕很开心也不会特别的奔放。

以前沃斯塔格也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