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章 一条大路 (2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哪能呢,你都是博士了啊,读万卷书的人,我们这些也就是地方经验多一些,可真论到眼见,规划,方向这些,肯定不如你们。”
“读万卷书,也得走万里路呀,尤其王镇长这样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就像我师公,费先生以前教导我的,脚上不沾泥,手上不沾灰,是做不得学问,开不得口的。”
“费先生?”王金福也不是傻子,在李乐这“报家门”一样的话里,咂摸出点儿味道,想起梅苹这几个人的帽子,“是...那位费先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乐依旧笑,口风一转,“那我就妄言几句,要是觉得有用,就当个参考。”
“你说,你说,这时候,还有什么妄言不妄言的。”王金福给小李秃子的杯子里添上水。
“所谓短,就是先扑灭您眼前这场火,把陈厝林厝这滩涂的雷给拆了。”
“而长呢,就是您这合口镇,怎么才能从根子上,让这些盘根错节的宗族房头,别老给您添堵,甚至还能稍微用上点劲儿,别光耗在内斗上。”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王金福眼睛一亮,“这短怎么个短法?长又怎么个长法?”
“先说短,”李乐手一指茶几上的那张规划图,“眼前这滩涂的烂摊子,核心就仨字儿,拖不得,也断不清。”
王金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拖不得,是怕两边真打起来,您兜不住。断不清,是两村几百年老账,地契、红本本、谁占了多少年,公婆都有理。”
“人说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可真到了法院,也得讲个历史溯源不是?您强行判给谁,另一家都能掀了您的桌子。”李乐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所以,得换个思路。”
“换个思路?”
“对,”李乐伸手,比划着,“简单归结,就是搁置归属,分配补偿,转移矛盾,寻求共赢。”
“搁置归属?”王金福眉头紧锁,琢磨这几个字,“可眼下....那补偿款怎么分?”
“补偿款,别按地分,按损失和贡献分。”
“嗯?”
李乐解释道,“第一笔钱,土地补偿款,这是大头。既然归属扯不清,那就暂时冻结,宣布权属争议未解决前,这部分钱一分不动。这能立刻给两边降火,让他们知道闹也没用,钱拿不到手。”
“这是,那就都别吃了?”
“大概这个意思,但,您得拿出一镇之长的气魄来,就按我的意思来谈,谁特么吵吵,就办谁!”李乐手指头一叩茶几,“您手里有这个权力,为什么老是藏着掖着呢?你怕他们,可他们怕不怕暴力机关?豁出去了!”
听到“一镇之长”四个字,王金福咂了咂嘴,深吸一口气,“嗯,小李,你继续说。”
“第二笔钱,地上附着物和补偿。这是实打实的损失,谁家在争议滩涂上养了蛏苗,建了管理房,有账可查,有目共睹。这部分钱,按各家近五年实际投入和损失,该补多少补多少。”
“这部分最容易核实,也最没争议,先把这部分钱发下去,让真正受损失的村民看到实惠,稳住一部分人心。”
“第三笔钱,最重要,叫和谐发展基金。”李乐加重了语气,“从总补偿款里,单划出一块来,比如10%-15%。你就明着告诉两边,只要你们坐下来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分配协议,这笔钱就按协议比例发给你们!”
“但如果谈崩了,这笔钱就收归镇上,用于全镇的公共建设。这叫胡萝卜加大棒,逼着他们必须谈!”
王金福眼睛瞪大了,“这,能行?他们能愿意谈?”
“您得看人性,他们争来争去,争的是什么?不就是利益?有钱的,有名的。”
“而且,光谈钱还不够,得给个更大的盼头,把他们的劲头从争地转向别的地方。”
李乐手指在规划图上工业园的位置画了个圈,“工业园建起来,需要配套吧?物流、仓储、用工。镇里牵头,说服市里,或者从补偿款里再拿出一部分,就在争议滩涂附近,或者选个两村交界的地方,合建一个项目!”
“合建?”王金福若有所思。
“对!比如,建一个小型冷链仓储中心,专门服务工业园和两村的海产。股权呢,陈厝林厝按最终谈妥的补偿比例占股,共同管理,收益共享,但有一条,特么两家要是谈不好,这钱,就相当于给镇里当费用。”
“再比如,搞个联合的服务公司,对接工业园的用工需求,优先培训两村的年轻人进厂。把未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让他们意识到,合作,比斗气更能赚钱!”
李乐看着王金福:嘿嘿一笑,“最后,给个台阶,加点仪式感。”
“协议签的时候,别在您办公室,找个有象征意义的地方。请两边德高望重的老人,交换点祖传的小物件,渔网、船模啥的,意思到了就行。”
“镇上出钱,立块和解碑,把这段百年恩怨和这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解决办法刻上去。”
“再找市里、省里的报纸,好好宣传一下,什么百年世仇村共建工业园的转型这种标题,给他们脸上贴贴金。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这面子给足了,里子也有了,火气自然就消了一半。”
之后,李乐开始对照刚说的方案,给王金福普及细节,像什么联系上级部门和G·A部门一起设立专门工作组,什么背对背到面对面的谈判,要向陈厝强调地契法律效力局限性,向林厝指出历史文件可能存在的程序瑕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什么三方会谈,工作组如何提出2到3套分配方案,引导选择最优解。
再有什么设立共管账户、监督共管账户资金使用,每季度公开审计,和谐奖励基金等等招数。
听着听着,王金福听得呼吸都急促起来,手心在沙发扶手不断搓着,脑子里飞快地盘算着。
这法子,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死结,把无解的归属问题巧妙转化为利益分配和未来合作的问题,还引入了外部压力和荣誉激励.....确实比他之前想的和稀泥或强行压服,有理有据多了。
“吼啊!”王金福忍不住拍了下大腿,“这个好,这个好,对上有交代,对下有安抚,啧啧啧.....”
说的有些口干的李乐,端起茶杯大口喝了,长舒口气。
王金福琢磨半天,又想到什么,探寻的问,“那,小李,长呢?这宗族的根子,怎么弄?”
李乐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王镇长,您发现没有,昨天那场面,林厝那边,林国栋吼一嗓子,就能把人镇住带回去。陈厝那边呢?陈永泰摆摆手,人也乖乖散了。为什么?”
“威信!他们在村里说话管用啊!”王金福脱口而出。
“对,威信,或者说,组织力。但您再想想,林国栋的威信哪来的?是靠他姓林,是族老吗?”
王金福一愣,回忆着,“好像.....不是。林国栋是当过兵,回来带着大家搞冷冻厂,搞养殖新品种,账目公开,办事公道,村里人服他。族老在那边,好像就管管祠堂祭祀....”
“这不就对了?”李乐双手一摊,“这又回到我刚和您说的,梅老师的话,您觉得是套话。可您看看林厝,是不是就在往这条路上走?”
王金福抿了抿嘴,回忆着梅苹昨晚说的,似乎.....隐约察觉出一点儿味道来。
“还有,梅老师说的破不如立,立的是什么?立的就是林国栋这样的基层组织!立的是村委会的权威和公信力!立的是让村民信服、愿意跟着走的致富路子!立的是讲规则、讲道理的新风气!”
“当村委会说话比族老管用,当跟着村委会干比跟着房头混更有奔头,当遇到纠纷大家习惯找村委调解或者上法院,而不是回祠堂擂鼓聚众,您说,那宗族的影响力,是不是自然而然就被限制住了?”
“它剩下的,也就是祭祖、续家谱那点文化功能了。这不就是扬长避短吗?”
王金福如同醍醐灌顶,猛地站了起来,在狭小的办公室里踱了两步,又坐下,扯开衬衫的领口,脸上而泛起红光,“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没错!”李乐这时压低声音道,“王镇长,您不是发愁没政绩吗?这短的办法解决,本身就是个化解历史积怨、创新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而更重要的长......”
“您要是能在合口镇,摸索出一套强化基层组织核心作用,引导宗族力量向善,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与和谐发展的先进基层经验来.....您想想,这是什么?”
“嘶~~~~~”刚又拿出根烟要点上的王金福,听了这话,手掌微颤,打火机摁了几次都没打着火。
李乐瞧见,捏起茶几上另一只火机,凑上去,啪嗒!
“还有,现在上面对乡镇的要求是什么?除了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还有什么?基层组织的加强建设,巩固!这宗族治理,只是带有地域特色的,可要是再延伸,发展,创新一下呢?”
“比如,写进省里甚至更上面的文件里当典型推广呢?如果,您代表镇里,和我们课题组一起深入这次调研过程,形成长期的课题点,接受一下理论指导呢?”
“这分量,您琢磨琢磨?我听东照说,您在合口也干了有三四年了吧?”
几句话,让王金福的心脏“咚咚”狂跳,仿佛看到一条.....
呼吸有些粗重,扔掉手里的烟头,看向李乐,“小李,李博士,您这是.....长和短,明白了!干!就这么干!”
王金福一拍李乐肩膀,兴奋地在桌上翻找,嘀咕着,“我这就召集人,研究落实方案!对,先稳住滩涂!再,再好好琢磨这合口经验!”
说着,又拿起那个搪瓷茶杯,也不管茶凉了,仰头灌了一大口,仿佛那里面是提神的烈酒,眼中重新燃起了久违的斗志和野心。
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照进来,似乎连那米黄色的旧墙皮,都显得亮堂了几分。
“不过,王镇长,还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