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早朝结束后,建兴帝将整顿军备的大小事宜,全部交由沈烈全权处理。

几日后,一道道征兵的告示就贴满了京畿附近的州府郡县。

又过了几天后,整个河北和山东各郡县也都看到了新的征兵告示。

一队身着崭新军服的士兵手持浆糊桶,将一张张墨迹未干的告示贴在城墙最显眼处。

京城内的百姓,看见有士兵在城门口张贴告示,众人立马围了上来,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圈。

为首的队正仔细抚平告示的褶皱,转身对围观的百姓朗声道:“镇国公奉旨整军,招募十六至三十岁青壮入伍,月饷二两,愿者速往校场应试!”

“二两银子!”x99

听到二两银子,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这里好多人一年到头,都赚不到二两银子。

一个提着菜篮的妇人拽住身旁汉子的衣袖:“他爹,二两银子!够咱家半年嚼用......”

卖炊饼的老汉掰着手指喃喃自语:“一个月二两,一年就是二十四两......”

几个游手好闲的泼皮互相推搡着,眼睛直勾勾盯着告示上“月饷二两”的字样。

一个来晚了的包子铺伙计没听到士兵的话,干瞪着一双眼睛,横看竖看也看不明白告示上写的是什么。

“呦,这上面这是写的什么啊这是。”

旁边一个忠厚长者看了两眼告示之后,当即一副了然在胸的样子——

“朝廷这是要征兵呢,年龄十六至三十,身家清白者皆可应试,一个月二两银子。”

“怎么着小哥,想去参军,不卖你的包子啦?”

一个满脸虬髯的光头大汉,不屑地哼了一声:“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三大营都是一帮腌攒货色,洒家才不稀罕为了这二两银子去给朝廷卖命。”

围观者纷纷表示赞同。

长久以来大夏积贫积弱,军队战斗力低下,在沈烈出现之前,可以说是十战难求一胜。

导致大夏百姓对大夏军队丧失了信心,对参军这条路也都根本不抱什么希望。

那老者缓缓摇了摇头,随后说道:“此言差矣。”

那虬髯大汉一把抓住老者的衣襟,横眉怒目道:“哦?洒家哪里说的不对,你这个老匹夫,今天若是说不出个一二,洒家这对拳头可不长眼!”

那老者仍气定神闲,“阁下方才说三大营都是一帮腌攒货色,这沈烈,沈将军在你眼中难道也是如此?”

这...

被老者这么一问,这大汉顿时泄了气,抓住老者衣襟的手 也松开了。

“洒家说的自然不包括沈将军。”

老者整了下被抓乱的衣服,接着说道:“这征兵就是沈大人向朝廷提出来的,你们不愿意给朝廷卖命,难道还不愿意给沈大人卖命吗。”

沈烈的名字早已经在京师家喻户晓,几乎无人不知。

沈烈的声望也在平定天剑宗,抄家士族之后达到了新的高度。

闻言,众人又纷纷犹豫起来。

“老先生,如果真如你所说,那给沈大人当兵,俺们自然是愿意的。”

“就是就是。”众人纷纷附和。

“有没有跟洒家一起的,咱一块去参军。”那虬髯汉子大声喊道。

“我去!”

“俺也去。”

看到众人皆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卖包子的小伙计虽然也心动了。

但他转念一想,又是摇了摇头。

“参军可是要上战场的,这刀口舔血的日子,俺可过不惯,还是继续卖俺的包子吧。”

“叽里咕噜说啥呢,给我来两屉包子!”

“诶!好嘞!两屉包子——!”小伙计手脚麻利的装好了两屉热气腾腾的包子。

这样的场景在京畿各州县同时上演。

一个月里,通往京师的官道上,背着行囊的青壮络绎不绝。

有父子同行的,有全村青年结伴的,甚至还有几个穿着儒衫的书生混在队伍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