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黎明,似乎还很遥远。

……

晨光熹微,长安城在薄雾中苏醒,但宫门前的空气却凝滞得如同铅块。

昨日静坐的士子们,人数不减反增,黑压压一片跪坐在宫门前的广场上,神情肃穆,甚至带着几分殉道般的悲壮。

他们大多身着青衿,是国子监的生员和长安城各书院的学子,脸上交织着年轻的激愤与对正义的笃信。

与昨日不同,今日的阵仗更大。

在士子们的最前方,赫然坐着几位须发皆白、身着儒服的老者,他们是弘文馆的大儒,清流领袖,此刻闭目养神,姿态端方,仿佛一尊尊代表着天下公议的雕像。

在他们身后,则是一排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品阶不高不低,大多是些清贵的闲职或御史台的言官,此刻或垂首肃立,或低声交谈,眼神深处却闪烁着算计的光芒。他

们如同礁石,稳稳地锚定在士子浪潮的前方,无声地提升了这场请愿的份量。

宫门前不知何时搭起了一座简易却足够高的木台,突兀地立在广场中央,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士子们初时诧异,议论纷纷。

“这是何意?莫非陛下要在台上召见我等?”

“或是太子要登台自辩?”

“管他作甚!便是刀山火海在前,今日也定要讨个说法!太子无端殴打朝廷命官,视国法如无物,此风若长,国将不国!”

“正是!吾辈读书人,代圣人言,守社稷法,岂能坐视储君如此暴虐无行?”

“王法何在?天理何在?太子必须严惩!”

年轻的士子们热血上涌,互相激励着,只觉得胸中一股浩然正气激荡,仿佛自己就是这浑浊世道中唯一的光明。

他们坚信自己站在了道德与律法的制高点,是在为天下苍生请命,是在匡扶这即将倾颓的朝纲。

与他们纯粹的激愤不同,前排的官员和大儒们,心绪则要复杂深沉得多。

孔颖达微微掀开眼皮,瞥了一眼那座高台,浑浊的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随即又归于古井无波。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须,目光扫过身后黑压压的人群,心中却暗自盘算着。

此役若成,不仅可挫太子锐气,逼陛下让步,更能彰显士林清议之威,自己作为领头者,必能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直谏储君,匡正君父,何等美名!

那些官员们亦是心思活络。

法不责众,是他们最大的依仗。

今日阵势已成,上有大儒定调,下有士子汹涌,更有世家在背后撑腰,便是陛下也要忌惮三分。

若能迫使陛下严惩太子,哪怕只是申斥、禁足,也是皇权向世家门阀的一次重大让步。

至于那被殴打的官员是否真有冤屈?太子为何动手?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一个削弱东宫、彰显世家力量、甚至试探皇权底线的舞台。

载入青史?那是自然的!

他们甚至能想象后世史书如何评价今日:“贞观某年,群臣士子伏阙直谏,帝感其诚,遂正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