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贾环来平安小镇第三个夜晚,明早就是迎春出嫁。

亥时(晚上九点),贾环和应冷站在刘府不远后的山坡上,注视着星星烛火的刘家宅院。

温明轩走过了来,道:“应总管、贾侍读,我们布置在刘家村盯守的人发现,在快入夜的时候,有人从刘家老宅走出来。”

机会来了?

贾环眼睛闪过一丝希望,问道:“温先生,他们可看清了,是什么人?”

“安排在刘家村老宅附近的暗哨观察,脸型很像是张参,距离不够近,不太确定。”

“入夜了,他出刘家村,还能去哪里?”

贾环带来的人,与应冷的人,一半都布控在平安镇刘家宅院四周。

如张参从刘家村来平安镇,应该会发现的。

“这个时候,京城城门已经关闭了,没有特殊命令和令牌,也进不了。”

应冷猜测道:“这支小队蒙古细作的任务,主要是采购药物与侦探消息,附近或许还有他们的窝点。”

贾环道:“总管说得是,附近有密林与山地,可以隐藏人和装备。”

“蒙古人的细作,一部分是中原人在蒙古的后裔,一小部分是蒙古人,这段时间京城严查草原异族,蒙古人面孔的人,如果没有人担保,很难在京城行走。”

“嗯,他们行动的弓箭与暗器,还有一部分采购的货物,都可能藏起来。”

应冷道:“平安镇上,毕竟人来人往,有蒙古人来,的确太引人注目了,不好躲在刘家宅院,容易暴露,他们的确需要一个野外的窝点。”

贾环转头望向温明轩,道:“温先生,刘贵的所有田地,可都清楚?”

温明轩愣了一下,道:“贾大人的意思………?”

如蒙古细作在附近山上山洞或者密林有窝点,附近的田地属于刘贵的,就更安全了。

如是别人的田地,蒙古人进出,难免会被人发现,进而报给官府衙门。

温明轩想明白了,精神一阵道:“明日,在下就安排人手,去县府查刘贵田地地契,看看附近有什么山或者密林,可以藏人的。”

深秋的夜,已经寒了。

忽然,有细碎的凉落在手背上。

贾环抬眼望向墨色的天空,竟然飘起了雪。

细如砂糖的雪粒,随风悄悄地落下来。

凉丝丝的空气,增添了几分少有的清灵。

应冷道:“下雪了,回客栈歇息吧。”

贾环临走前,跟随行的人交代,无论多晚,只要发现有人进入刘家宅院,立刻禀报给他。

…………

荣国府昨晚已经举行了告祖大礼,(开祠堂、拜祖谱、禀明出嫁事宜),送嫁当日,新娘就不需要去了,由贾琏代表,早上去祠堂,换了一次香火,烧些纸钱就行了。

今日新娘出嫁,在贾府的所有仪式,核心是新娘与亲人的情感辞行,出门的祈福、辟邪,与娘家人撒泪分别。

贾赦作为父亲还好,只需要表现不舍与哀伤就行了,作为母亲,邢夫人需要一直落泪,悲伤送别迎春的。

王善保家的,属于邢夫人的心腹嫡系,早就准备好了?泡过姜汁的手帕,给邢夫人,需要掉眼泪的时候,往脸上抹一下就行了。

清晨,姑娘们聚集到了迎春院子里,由贾家的“全福太太”,为新娘梳理“发髻”。

“全福太太”必须满足父母健在,夫妻和睦,有儿有女,多为族里的媳妇。

梳理发髻的时候,不能免俗的说上几句吉祥话,什么白发齐眉、富贵平安,儿孙满堂。

梳理发髻好了,戴首饰也有讲究,先戴祖母送得首饰或者头饰,再戴母亲送的,然后才是自己的,或者亲戚送的头饰。

梳妆完毕,换上“凤冠霞帔”,豪门的霞陂大多数是百鸟朝凤,做工精细、极为奢华。

“全福太太”搀扶着新娘,来到正厅,给贾母、贾赦、邢夫人行三叩辞亲礼。

贾母送上一个色泽通透的平安如意,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贾赦则递上红绸包裹的两个平安金锭。

母亲邢夫人开始落泪,送上一个平安红包。

按规矩,平安红包是一个寓意,里面有平安符,只需要象征性放一些碎银,就行了,不需要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