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自景秋蓉临近生产及产后休养那段时日,景家一众小郎君们接连参加了县试、府试与院试,捷报频传,家中喜气盈盈,喜鹊枝头喳喳叫个不停。

本就已有童生功名在身的二郎景从光此番更是大放异彩,竟一举夺得了院试案首,名动京城。

他年纪虽轻,却沉稳持重,平日苦读不辍,笔墨文章早已颇具风骨,此次蟾宫折桂,实乃厚积薄发,考官阅其卷时,盛赞其文“理明辞畅,气韵非常”。

尚未满十二岁的景从新(景永强家的)更是惊才绝艳,于县试、府试中连拔头筹,锋芒直指“小三元”的殊荣,只可惜在院试中惜败于堂兄景从光,以毫厘之差屈居第二。然其年幼便有如此造诣,已令无数人惊叹不已,视为文曲星下凡。

大将军府二房的庶子景从轩亦不负多年苦读,沉稳应考,位列第三十六,顺利进学。

景青浦与二叔公景永坚家的景从宇则只参加了县试与府试,并未参与院试,但在这两试中表现亦是可圈可点,成绩名列前茅。

四郎景从明知自己学问尚欠,很知趣地未去院试碰壁,只在县、府两试中用心,最终虽名次靠后,堪堪吊了车尾,却也稳稳得了个童生功名,总算没有丢脸。

这一连串的喜事传来,京城百姓对景家的敬佩之情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明明是世代簪缨、以武建功的将门之家,五年前遭逢大难,家中年过十岁的男丁皆被流放,处境艰难。谁曾想,无论是流放的还是留在京中的稚龄子弟,竟无一人自暴自弃,反而展现出如此坚忍不拔之志,为家族振兴而不懈苦读。

一届之中,竟出了三个童生以及三位新晋秀才,着实可敬可贺!

如此佳绩,即便是放在累世书香、专出文官的清贵世家,一族之中同一科内能有这般辉煌战绩的也是闻所未闻,更何况他们还一举包揽了院试的第一、第二之名!

一时间,那些本就崇敬景家军威武忠烈的人们,更是将景家视为神灵庇佑之地,竟纷纷拿着香支蜡烛,自发聚集到景氏祠堂门口,虔诚俯首祭拜。

甚至有人喃喃祈求,盼着别人家的祖先也能显显灵,保佑自家孩童也能如此聪慧上进,此举后来传开,成了京城一桩令人莞尔的笑谈。

九月十七,蓉恩伯府正式开府。虽然场面不及两日前靖亲王府满月宴、册封礼那般冠盖云集、极尽显赫,但亦是贵客临门,风光无比。

有大皇子殿下亲临道贺,靖亲王府、景大将军府、宁国公府、封侍郎府等重量级府邸登门致喜,更有许多世家贵族前来捧场。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文华书院的一众学子听闻消息,竟蜂拥而至,纷纷前来祝贺同窗之家。

德高望重的言山长亦亲自到场,不仅观礼致贺,更于书房欣然提笔,为伯府题字留念,墨宝增辉,满堂生彩。

开了府,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景春熙悬了多年的心,总算彻底安定了下来。

自重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的那种无家可归、失去家族庇佑的悲凉感,至此终于消失殆尽。她终于感觉真正地安稳了下来,也开始享受起梦寐以求的、无忧无虑的米虫生活。

浦哥儿景青浦心中欢喜,仿照姐姐“熙春归”的院名,给自己的院子取名“青春渡”,一归一渡,遥遥相应,寓意深远,姐弟情深可见一斑。

九月二十,是乡试放榜之日,京城万众瞩目。

“郡主,公子,”春桃脚步轻快地进来禀报,“景家四位表小姐的马车已经在府门外等候了,还有……”她略顿了顿,小心地看了一眼景春熙的神色,才继续道,“明容表小姐也来了。”

“那还不快点出发,走了走了!”景春熙闻言,脸上并无异色,立刻提起裙摆就向外跑,灵儿紧紧跟在后面。

明容来了便来了,都是族中姐妹,一同前去看榜,有何奇怪?她心中想着,许是回到京城这许久,往日的些许心结在时光中慢慢化解,人也变得愈发合群了。

浦哥儿更是心急,出门便一路小跑起来。他早已与文华书院的许多同窗约好,今日要一同去看榜。

书院今年参加乡试的学子众多,其中最为出色、最被看好的,便是他那才华横溢的二郎表哥景从光,以及一贯处事沉稳、为人正直又学问极好的陶大哥。

贡院门口早已是车马塞途,人流如潮,喧嚣鼎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