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冬风,带着燕赵大地的凛冽,卷着安禄山叛军的马蹄声,一路向南踏碎了大唐的繁华。

范阳起兵的烽火点燃不足一月,河北二十四郡接连失陷,洛阳城外的洛水,已能听见叛军铁甲摩擦的寒响。

彼时的洛阳城内,封常清正站在天津桥上,望着桥下湍急的河水发怔。

这位曾以“千里奔袭、智取西域”闻名的名将,此刻身上的紫袍沾着霜雪,鬓角的发丝被风吹得凌乱。

三日前,他刚从长安疾驰而来,唐玄宗李隆基握着他的手说:“常清,东都就交给你了。朕信你能挡住安禄山。”

可当他站上城头,看到的却是一群临时从市井征召的士兵——他们中有卖炭翁、有绸缎铺的伙计,甚至还有刚放下锄头的农夫,手里的刀枪都握不稳,眼神里满是惶恐。

“将军,叛军前锋已到偃师了!”

副将气喘吁吁地跑来,甲胄上的铜扣叮当作响。

封常清回过神,指着城墙上新砌的箭楼:“让弟兄们把滚石备好,弓箭上弦。告诉他们,洛阳城破,家就没了。”

他的声音沉稳,可只有自己知道,掌心早已被冷汗浸湿。

叛军攻城的日子来得比预想中更快。

安禄山的“曳落河”精锐如黑云压城般涌到洛阳城下。

这些由契丹、奚族勇士组成的突击队,披着明光铠,举着云梯直扑城墙。

封常清亲自站在东门楼指挥,他拔出佩刀,斩断一根掉落的箭杆:“放箭!掷滚石!”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滚石砸在叛军阵中,溅起一片片血花。

可叛军像不知疲倦的野兽,倒下一批,又涌上一批。

一个卖炭翁出身的士兵手抖得厉害,弓箭怎么也拉不开,封常清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帮他瞄准:“别怕,瞄准最前面那个戴红盔的。”

士兵咬着牙射出一箭,竟真的射中了叛军小校,他瞬间红了眼,转身又抓起一支箭。

激战持续了七日。洛阳的十二座城门被叛军轮番猛攻,南城墙在火攻中塌陷了一角,封常清带着亲兵冲上去填补缺口,战袍被火焰烧得焦黑,手臂被流矢贯穿,他咬着牙拔出箭,用布一裹继续厮杀。

直到第八日清晨,叛军炸开了东门,潮水般的铁甲洪流涌入城内,封常清才意识到,大势已去。

“将军,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亲卫们架着他向城西突围,路过烧毁的吏部衙门时,封常清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曾悬挂着他考中武举时名次的牌坊,此刻正燃着熊熊大火。

他猛地推开亲卫,挥刀斩杀了两个追来的叛军,喉间腥甜翻涌:“走!去陕郡!”

陕郡城外的官道上,高仙芝正勒马等待。这位曾率部跨越葱岭、平定小勃律的“山地战之王”,此刻眉头紧锁,望着东方扬起的烟尘。

他身后的十万大军虽号称精锐,却多是临时调集的边军,粮草尚未配齐。

看到封常清带着残部奔来,他翻身下马,快步迎上去:“常清,洛阳如何了?”

封常清的战袍已被血浸透,他扶住高仙芝的手臂,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丢了。叛军有十五万,皆是百战精锐,我那几万新兵……顶不住。”

他喘了口气,指着西方的群山:“陕郡无险可守,城墙低矮,粮草不足。若在此死守,不出三日必被叛军围歼。”

“不如退守潼关,凭险据守,尚可保住长安。”

高仙芝沉默地看着他手臂上的伤口,又望向身后的大军,突然一拳砸在马鞍上:“好!就依你!传我将令,全军弃守陕郡,连夜向潼关撤退!粮草辎重能带多少带多少,带不走的全部烧毁,绝不能留给叛军!”

撤退的命令一下,军中顿时一片混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