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2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最刺眼的是去年的一份行业报告,红色标题像道伤疤:“华国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至少二十年,短期内难以突破。”
但谭越偏要在这“难以突破”的墙上撞出个洞来。
她想起上个月和谭越的会面,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说起科幻电影时眼里的光像星星一样亮。
“叶局,科幻不是炫技,是让全世界看到我们的宇宙观。在我们的哲学里,探索星空和守护家园从来不是对立的,就像库珀离开是为了回来,这份牵绊才是最动人的。”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从鱼肚白慢慢染上淡淡的粉。
楼下传来环卫工扫地的声音,扫帚划过路面的“沙沙”声格外清晰。
叶雯泡了杯浓茶,琥珀色的茶汤在玻璃杯里轻轻晃动,茶雾模糊了眼镜片,也模糊了她眼角的湿意。
她不怕谭越失败,怕的是这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被浇灭。
华国电影太需要一次彻底的突破,太需要让世界看到,我们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有辽阔的想象,有能与全人类共情的情感力量。
......
六点半的闹钟还没响,叶雯已经坐在了办公桌前。
暖气开得很足,她却还是端着茶杯,指尖感受着陶瓷的温热。
电脑屏幕上是她昨晚写的观影笔记,最后一句是:“《星际穿越》的意义,不在于票房数字,而在于它证明了华国电影人也能触摸星空,也能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
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铃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刺耳。
是值班秘书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像揣了只小鸟:“叶局,您看国际论坛了吗?《星际穿越》已经霸屏了!各个国家的观众都在讨论!”
她点开秘书发来的链接,各国语言的赞美像潮水般涌来,刷新的速度快得几乎看不清:
“作为俄罗斯宇航员,我要说这部电影的失重感比《地心引力》还真实!库珀在飞船里漂浮的姿态,和我们在空间站里一模一样!”
“在东京看完首映,现在只想给我在华国的笔友打个电话,告诉他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被同一个故事打动。”
“德国观众表示:那个黑洞的光效比我们实验室的模拟还美,求特效团队分享参数!我们想在科普展上用!”
“在巴黎的影院哭成傻子,原来华国导演拍的科幻片这么会戳心,库珀和女儿告别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爸爸……”
翻到国内论坛时,她的目光停留在一条热评上,是个叫“星空爱好者”的网友写的:“以前看科幻片总觉得是别人的故事,飞船是别人的,英雄是别人的,连星空都像是别人的。这次终于有了‘这是我们的电影’的感觉,看到华国空间站出现时,我骄傲得想站起来敬礼!”
下面有两万多个赞,每个赞都像一颗小星星,在屏幕上闪烁,汇成了一片璀璨的银河。
叶雯的手机震动了——是国际文化中心的内部简报,标题用加粗的黑色字体写着:“《星际穿越》全球首映日数据汇总”。
她深吸一口气点开详情页,指尖微微发颤.
各地区影院上座率实时曲线不断攀升,北美黄金时段场次全部售罄,欧洲 IMAX影厅追加排片申请已达二十余次。
社交媒体上,话题阅读量突破 8亿,海外影评人纷纷在专业平台发表万字长评。
数据下面附了国际文化中心的内部分析,措辞严谨却难掩期待。
“谭越用《星际穿越》搭建了一座跨越东西方的桥梁,目前的市场反馈显示,优秀的科幻电影或能突破文化壁垒。因为对宇宙的好奇、对家园的眷恋,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也是最强大的情感纽带。”
叶雯拿起电话,拨给了谭越。
响了三声后,那边传来带着睡意的声音,沙哑中透着疲惫。
“谭越,看到实时数据了吗?”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形势大好。”
“刚盯着后台看了整晚,叶局。”谭越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没有总局的帮助,我们走不了这么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叶雯望着窗外升起的朝阳,阳光把云层染成了金色,像给天空披上了件华丽的袍子,“你让世界看到了华国电影的可能性,实现了我们这代人的梦想。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文化总局会全力支持你,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谭越清晰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想建一个科幻电影实验室,培养自己的特效团队和编剧人才。毕竟,一部《星际穿越》不够,我们需要一片星空,需要更多能讲述华国故事的科幻作品。”
挂了电话,叶雯走到窗前。
晨光中的紫禁城屋顶覆盖着一层薄雪,像披着洁白的外衣,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
远处的央视大楼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更远处的国家大剧院像一颗巨大的水滴,倒映着初升的太阳,波光粼粼。
她想起昨晚散场时,在影院门口听到两个中学生的对话,他们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却兴奋得像忘了上学这回事:
“以后我要当宇航员,去看看真实的黑洞!就像库珀一样!”男孩挥着拳头,眼里的光比路灯还亮。
“那我就当科幻作家,写华国人的太空故事,让谭越导演把它拍成电影!”女孩的辫子甩得老高,语气里满是憧憬。
叶雯的嘴角扬起微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满满的欣慰。
她知道,《星际穿越》的意义远不止票房数字那么简单。
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扩散,波及的范围远超电影本身。
或许十年后,真的会有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真的会有华国科幻作家站上国际领奖台,而他们的起点,可能就是这个看了《星际穿越》后决心追梦的清晨。
叶雯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下今天的第一条记录:“见证华国科幻电影的历史性开局,未来可期。”
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轻得像流星划过夜空,却在历史的长卷上,悄然埋下了即将绽放的伏笔。
闹钟响起,七点整。
叶雯急忙刷新国际文化中心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