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天下震动(4) (1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一个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是曹操领军攻克之地,所涉诸州众郡国,在曹昂聚兵迎战孙策之际,于丞相府统筹调度下,各地军政有司贯彻落实下,曹氏对地方的掌控是呈增强趋势的。
这种掌控不止体现于兵马调配上,更深入到官吏任免、赋税征收、政令执行、兴屯聚民等方方面面。
这无不与国朝根本有密切联系。
刘协如何能不愤怒。
因为曹昂真的领军灭掉孙策,则代表在曹氏所辖之地周遭,再无任何能威胁与牵制住曹操曹昂父子的势力了。
那父子俩在这等境遇下,势必会将目光投入到中枢,继而投射到整个天下,这不就威胁到汉室统治了?
现在是汉臣,可日后呢?
昔日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
王莽,不就是典型例子吗?
只是将虚无缥缈的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这从根子上来讲就是错的,这是乱世,不是承平之世。
连人命都如草芥一般,这世道下又有什么是不会发生的?
“子修的胆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啊。”
冀州,魏郡。
邺城,前将军府。
夏侯惇盯着所持公函,眉宇间透着几分感慨,“以多线协同穿插作战,给予各路偏师对应权柄及决断,缩短攻破江东诸郡期限下,还能最彻底瓦解富春孙氏在江东割据根基,这也就子修他敢这样干啊。”
当然这也加剧各地动荡,继而使江东诸族被动乱削弱,甚至是族灭身死,这计策真真是够果决啊。
只是这番话,夏侯惇没有讲出来,只是在心中暗暗思量的。
这是绝不能挑明讲的。
真要挑明,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闹不好会影响到曹昂声望的。
魏郡太守任峻,魏郡将军李通等一行人,听闻夏侯惇所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露出各异神色。
当然多是振奋的。
特别是李通。
其在知晓曹昂领军移驻宛陵,孙策在江东边防被突破不少,他就知晓后续的江东之战,势必是对己部有利的。
李通是不知前线具体情况,但他太了解甘宁、太史慈、魏延这帮将校了,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如何会轻易放过?
‘等到江东之战打完,公子所节诸州必将迎来大变。’亦是想到这里,李通在心底暗暗思量起来。
在曹昂的麾下驱使数载,对曹昂的脾性,李通太了解了,对于攻克的土地,不可能不进行实控的。
或许这期间会出现风波,但最终的趋势一定是朝实控倾斜的。
荆北,荆南,江淮这些地方不都是这样过来的?
再者言,以孙策为首的江东割据势力被倾覆掉,过去在荆豫徐扬诸州的驻防体系,就不适用于后续了。
不调整,肯定不行。
“按丞相府之令,将该公函抄录千份,分派到冀州各郡国县张布。”在此等氛围下,夏侯惇语气铿锵道。
“另以前将军府的名义,将抄录的公函,下派到冀州诸军各部去,叫各级将校宣读此公函,让每位兵卒皆知江东之战实况。”
“喏!!”
夏侯惇话音刚落,立时就有人作揖应道。
作为前将军,夏侯惇驻邺城督冀州诸军事,其权柄是极重的,在冀州诸地、沿边分驻的十数万精锐,全都在夏侯惇掌控之下。
这其中就包括平北将军张燕所领黑山军。
在如今曹氏麾下,论及权柄最重的,一个是曹昂,另一个就是夏侯惇,而在二人之后,是征西将军曹仁、并州刺史夏侯渊等,这是曹操有意安排的,曹操要用这种方式,既凸显出曹昂的地位,又使麾下老人不至于落差太大。
夏侯惇处在这个位置上,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与倚重。
在过去数月间,夏侯惇干成了不少事,敦促平北将军张燕整饬黑山军,除保留数万精锐建制外,余下要分迁到冀并治下安置一批,此外构建提防袁谭、袁尚等敌对势力防线,剿灭冀州治下反叛势力及余孽等,全都是夏侯惇一力督促落实的,这给曹操在许都省去了不少麻烦。
曹操是领冀州牧不假,同时在邺城组建牧府,以增强对冀州各郡国众县的掌控,但想要增强掌控力度,还是要从军事层面着手。
毕竟袁绍在冀州统治的时日太长了。
也是这样,曹昂将一项重要差事,交付给夏侯惇来办,即兴屯,这个兴屯,不止涉及到军屯,还涉及到民屯,也就是说在这件事上,冀州牧府方面,也要配合好夏侯惇来将此事落实到位。
因为曹昂的缘故,使得曹氏治下兴屯之策,相较于以前有不小的改变,在军屯推行一段年限后,便根据情况转为民屯,以此交由地方有司管辖。
别小看这一变化。
看起来没什么差别,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军屯要上缴的多,民屯要上缴的少。
在乱世纷争下,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那么就不会有人想别的,能叫一家老小吃饱肚子,谁还奢求别的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一旦承平的时间久了,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这积极性肯定会走样的,到时军屯非但不会保持好的趋势,相反还会处于崩溃。
所以改军屯为民屯,人还是那些人,但因为征收的比例不同了,人会保持着高涨情绪,那种植出的粮食产量肯定会保持好。
而在这其中,还会推行水利建设,新农具推广,耕牛租赁,农肥推行等,即便期间或有灾情出现,但总体的粮食产量会保持增幅趋势的。
一个兴屯,涉及到的层面众多,这其中的含权量是极重的,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保持下去。
曹操这样的举措,使麾下凝聚了人心。
“两位觉得到今岁,子修是否能平稳江东?”在一些人离开后,正堂内,只有任峻、李通还在,夏侯惇转过身来,看向二人询问道。
任峻、李通相视一眼,立时就知夏侯惇是何意。
“将军,末将以为可行。”
李通抱拳行礼,“孙策是悍勇,却不得人心,在今下江东之势下,哪怕孙策想负隅顽抗,但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仅仅是一个粮草供应,就足够让孙策犯难。”
“不错。”
任峻紧随其后道:“一旦丹阳、吴郡交汇之地,孙策在此所行兴屯,被公子所领大军逐一攻破,即可再断孙策一条臂膀。”
“哪怕在后续交战中,孙策调遣麾下抢夺别地钱粮,但随着城池不断被公子领军收复,那孙策就再无任何希望可言了。”
“呵呵…”
夏侯惇笑了起来。
真要按二人讲的那样,最迟到年底,江东即可安稳下来,有曹昂的安排,江东秩序再无大乱的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