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礼部三勇士 (1 / 2)
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我们宁愿和其他人一起竞争,也不想面对胡相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那根本不是考试,简直就是一场折磨。
得了!
说到这里,大家终于明白了这次考试为什么会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可能很难准确描述考生们面对胡大人时的恐惧和不适。
那完全是一种无尽的折磨和反复折腾。
就像被从不同角度反复刁难,让你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
所以,与其在这里忍受胡大人的折磨,不如转身去应对其他考官,放手一搏不是更好吗?
与此同时,一群学子开始议论“礼部三勇士”。
或者说,他们更喜欢称这三人为“礼部三傻”。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这三人是怎么想的?
难道他们是脑子有问题?
不然怎么会如此大胆,敢去报考礼部?
那可是胡大人的地盘,上上下下都是他的心腹,考试时即便他不在场,事情也早已安排妥当。
这岂不是说,这几个考生是在隔空与胡大人较量,还被他花样百出地折磨?
这不是找死吗?
于是,方孝儒三人成了众人眼中的笑柄,被认为是头脑简单的人。
然而,没过多久,这些考生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随着选拔官员考试结果的公布,大家惊讶地发现。
他们看不起的“礼部三傻”,竟然全部通过了!
这三个考生居然都被礼部录取了!
这下可有意思了!
他们根本不屑一顾的“礼部三傻”,居然成了地位尊崇的礼部官员。
那些去工部、刑部、大理寺和户部做小官跑腿的人,以及那些直接落榜的,到底怎么回事?
他们嘲笑的“礼部三傻”全都上榜了,那些没上榜的,按理说岂不是连傻子都不如?
一时间,原本嘲笑的考生们都愣住了。
---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应用或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导致内容错乱,请稍后再试。
感谢理解!
结果一出,所有考生都震惊了。
这不能怪他们震惊,因为实际上大多数人根本没上榜。
胡大老爷就是这样,“不把你教训一番,怎么显出我的能耐?”
笔试阶段,几千人参加,十选一,最后只通过了几百人。
到了面试,数百人中最终录取了一百多人。
有些部门明明十几个人报考,却一个都没录取。
这态度简直像是在骂他们是废物。
可好,这边他们自己落榜了,没能成为官老爷。
而他们看不起的“三傻”,却成了真正的官员。
这可不是小事。
这次考试吸引了那么多人报名,大家都满怀期待地前来争取机会。
图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这次提供的不是小吏的职位,而是正式的官职吗?
而且是有品级的!
官吏虽常并称,实则并非同一回事。
就实际而言,吏员无品级,不可自称本官,也无法直接成为官员。
这不是谁定下的规矩,而是官场默认的规则。
若想步入仕途,要么像胡仁彬那样被推举,要么通过科举。
除此之外,皆为末流。
然而,朱元璋打破了这一传统。
不管未来考试如何,目前这场考试,考生确实得到了实惠。
但也正因如此,考生们心生不满,甚至酸意横生。
在他们看来,这三人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礼部仅录三人,毫无选择余地,自然全盘接受。
他们忘记了还有职位无人录取的情况,只认为这三人是侥幸入选。
这种想法让考生越发不解,进而主动找到上榜者询问**。
方孝儒尚未离职,仍需前往教坊司。
周继儒出身不凡且为本地人,不便贸然上门。
只剩李道济符合条件:外地人、独居客栈。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学子们自然认定他是容易对付的目标。
榜单刚出不久,李道济就被一群学子围在客栈里。
他今日并未去查看榜单,而是留在客栈看书。
对于是否上榜,他只是让同乡帮忙留意。
结果没多久,他就被堵在这里了。
李道济一开始有些紧张,但后来众人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他只听清自己上榜当官了,虽只是个小官,但他已觉身份不同。
他的性格一向独特,此刻更添几分自信。
面对喧闹的人群,他突然大喝一声:"安静!"这一声让众人安静下来。
他严肃地说:"各位如此喧哗,实在让我难以招架。
若有问题,请依次提出。
"
众人互相看了看,都觉得对方眼中满是惊讶。
李道济的表现显然不同于常人。
既然他已经考中,众人也不好再像以往那样随意说话。
大家的问题大致相同,第一个提问者问及礼部面试的内容。
很明显,他们还是想知道李道济是否有真才实学。
李道济看似思维独特,实则记忆力超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无需隐瞒,他坦然给出答案及解析,众人起初默然,随后意识到他的回答相当出色,特别是关于报考礼部的理由,直戳众人内心,堪称大家的代言人。
接下来的问答围绕笔试和面试题目展开,李道济凭借实力在明朝首次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
一路作答,他表现从容,未显半分胆怯。
然而,当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时,众人震惊不已。
胡大人根本没出现在礼部面试现场,只有礼部官员在场。
经李道济确认后,学子们深感失落。
原来这三人并非普通角色,而是极为精明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