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三天后,一段特殊的“广播”,通过独立旅的大功率电台,响彻了整个华北的天空。

广播的内容,是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山胁正隆中将,用他自己那略带沙哑的、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宣读的一份“反战宣言”。

“……我,山胁正隆,以大日本帝国陆军中将的名义,在此,向所有仍在华夏土地上作战的帝国勇士们,发出最沉痛的呼吁。我们所进行的,是一场非正义的、注定要失败的侵略战争。它给无辜的华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正在将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拖入毁灭的深渊……”

“……放下武器吧!停止这场毫无意义的屠杀!回到你们的家乡,回到你们父母妻儿的身边……”

这段广播,如同一个晴天霹雳,在整个华北的日军中,引起了剧烈的震动和混乱。

普通的士兵,听得目瞪口呆,信仰在瞬间崩塌。方面军的参谋长,都在号召他们投降?那这场仗,还怎么打?

而日军的高级军官们,则气得暴跳如雷。他们当然知道,这不可能是山胁正隆的本意,他一定是遭到了胁迫,甚至是……被用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妖术”。

但他们无法向士兵们解释。

因为,那声音,千真万确,就是山胁正隆本人的。

他们只能疯狂地命令通讯部队,进行无线电干扰。但独立旅方面,似乎早有准备,他们同时启用了数十个不同的频率,进行滚动播出。日军的干扰,顾此失彼,收效甚微。

这,正是张合的“攻心之计”。

他并没有对山胁正隆用刑,也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洗脑。

他只是,让赵刚和那批“反战同盟”的日军成员,陪着这位中将,“参观”了一下根据地。

他们让他看了那些被日军烧毁的村庄的废墟,看了那些在屠杀中幸存下来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仇恨的孤儿。

他们也让他看了独立旅的医院里,那些正在被精心救治的日军伤兵。

最后,他们将他带到了一个秘密的放映室里。

放映室里,播放的,是日军自己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部纪录片。这些影片,是独立旅从一个被击毙的日军高级军官的私人行李中缴获的。

当山胁正隆,亲眼看到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看到那些被肆意凌辱的妇女,看到那些被当成练习刺杀活靶子的华夏平民时。

这位双手同样沾满了鲜血的帝国将军,第一次,感觉到了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他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恐惧。

他恐惧于,他所效忠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所进行的,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圣战”。

当赵刚,将那份早已拟好的“反战宣言”,放在他面前时。

他只是沉默了许久,然后,拿起了笔。

他或许不是真心悔过,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一颗废子。而这篇宣言,将是他这颗废子,所能释放出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价值。

它可以,让这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战争,早一点结束。

山胁正隆的“反战演说”,成了压垮华北日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田骏的“治安强化运动”,在这场巨大的舆论和心理风暴面前,变得举步维艰。许多日军部队,开始出现消极怠战,甚至是小规模的哗变。

而那些被他们强征和收买的伪军,更是人心惶惶,纷纷开始寻找退路。

赵刚的“白蚁”大军,趁机而入,策反的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多田骏的“铁屋”,从内部,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不可逆转的崩塌。

他被迫,下令停止了所有大规模的“扫荡”行动,将部队全部收缩回重点城市和交通线,进行全面的内部整顿。

张合,用一场近乎兵不血刃的心理战,彻底粉碎了多田骏的“治安强化”企-图。

为根据地的发展,再次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而独立旅,也趁着这个机会,开始了新一轮的、更加大刀阔斧的内部建设和实力扩张。

太原兵工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的时期。

“死神一号”狙击步枪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的工程师和工人。在伊藤的指导和楚云飞的督促下,兵工厂的技术攻关小组,很快就克服了手工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他们利用缴获来的德国机床,和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图纸,成功地制造出了一台简易的、但却能满足基本精度要求的光学研磨机。

镜片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

同时,在张合的亲自过问下,兵工厂还从根据地里,招募了一批心灵手巧的绣娘。她们的任务,不是绣花,而是用她们那双稳定而灵巧的手,在特制的玻璃片上,用钻石针,刻画出标准的十字分划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实证明,这些常年与丝线打交道的女性,在进行这种精细操作时,比最熟练的男技工,还要有天赋。

一个月后,“死神一号”狙击步枪,正式进入了小规模的量产阶段。

每个月,能有三十支合格的“死神”,从生产线上下来。

这个数字,虽然不多,但却足以让独立旅,组建起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成建制的狙击手部队。

楚云飞,亲自担任了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和总教官。他从全旅,挑选了三百名最具天赋的战士,进行最严酷的、地狱式的狙击手训练。

这支部队,被张合命名为——“幽灵”。

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像“獠牙”那样,执行单一的刺杀任务。而是要被分配到各个主力团,成为战场上的“幽灵”,成为敌军指挥官和机枪手的噩梦。

而除了“幽灵”之外,另一支更让日军胆寒的部队,也正在太原城外的秘密训练基地里,悄然诞生。

那就是,独立旅的装甲突击队。

楚云飞,利用他从黄埔军校和德国军事顾问那里学来的装甲作战理论,结合独立旅的实际情况,对那些缴获来的、型号各异的日军坦克和装甲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编组。

他将速度快、火力弱的九四式轻型坦克,编为侦察和穿插部队。

将皮糙肉厚、但火力不足的八九式中型坦克,改造成了移动的步兵火力支援平台,上面加装了多挺重机枪。

而最关键的,是那几辆缴获来的、性能最先进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楚云飞力排众议,说服了张合,将兵工厂最宝贵的资源,都倾斜到了这几辆坦克上。

他们为九七式,换装了从日军重炮上拆下来的、口径更大、威力更强的火炮。虽然这极大地影响了坦克的射速和载弹量,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对日军的坚固工事,造成一击必杀的效果。

这支由二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虽然有些“奇形怪状”,但却五脏俱全的装甲部队,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铁流”。

它的诞生,标志着,独立旅,从此拥有了在平原地区,与日军进行正面硬撼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