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琅文学www.zilangwx.com

“装备的问题,我来想办法。”张合说道。

他看向赵刚:“老赵,我们那批‘反战同盟’的日军俘虏里,有没有在兵工厂工作过的技师?”

赵刚想了想,回答道:“有。有一个叫‘伊藤’的,据说在东京的光学仪器厂当过学徒。”

“把他请来。”张合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自己造不出高精度的枪管,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着,自己磨镜片。”

就在张合致力于升级自己的“獠牙”时,他也没有忽略多田骏的反扑。

“多田骏的‘铁屋’,看似密不透风。但他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张合指着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村庄和城镇。

“他的‘铁屋’,是用什么建成的?是用那些被他强迫、被他收买的伪军、保长、汉奸建成的。这些人,是他的根基,但同时,也是他最脆弱的软肋。”

“因为,他们是华夏人。只要是华夏人,他们就有家人,有朋友,有软肋。只要是华夏人,他们就分得清,谁是侵略者,谁是保卫者。”

“命令,”张合对赵刚说道,“政治部立刻成立一个‘敌工部’。我们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策反,而是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伪军和伪政权内部的人员,进行分化和争取。”

“对于那些罪大恶疾的铁杆汉奸,要坚决予以镇压,让他们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对于那些被逼无奈、尚有良知的,要晓以大义,给他们指明出路,让他们成为我们安插在敌人内部的‘无间道’。”

“多田骏想建一个‘铁屋’来困住我们。那我们就把他的‘铁屋’,从内部,给它蛀空了!”

一场更加复杂、也更加隐蔽的、争夺人心的战争,在“铁屋”的阴影之下,无声地,却又更加猛烈地,开始了。

敌工部成立后,赵刚亲自挂帅。他从政治部和锄奸科里,抽调了一批最精明、最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干部。

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不是什么大官,而是德州城外,一个叫“黄家镇”的伪军据点的排长,刘二狗。

这个刘二狗,是当地的地痞流氓出身,因为好勇斗狠,被鬼子人看中,当了个小头目。平日里,仗着一身狗皮,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民愤极大。

按照常规思路,这种人,是典型的、应该被坚决镇压的铁杆汉奸。

但赵刚在仔细研究了他的档案后,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刘二狗虽然坏,却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他老娘常年卧病在床,需要一种从德国进口的特效药来维持生命。而这种药,在当时,只有日军的军医院才能搞到。

“突破口,就在他娘身上。”赵刚对负责此事的敌工部干事说道。

几天后,黄家镇来了一个走街串串的铃医。他摇着铃铛,在镇上转悠了好几天,终于被刘二狗请到了家里,为他老娘看病。

这个铃医,正是敌工部的干事化装的。

他为刘老太诊断后,开了一副中药,并“无意”中透露,他有一个远房亲戚,在太原的独立旅医院工作,或许能弄到那种德国药。

刘二狗闻言,又惊又喜,但又充满了警惕。

铃医看出了他的心思,只是笑了笑,说道:“刘排长,我知道你为难。一边是皇军,一边是老娘。不过,你得想清楚,你给皇军卖命,皇军把你当人看了吗?你娘这病,他们肯把那金贵的药给你用吗?”

“我们八路军,虽然穷,但我们讲究一个‘孝’字。我们打鬼子,就是为了让天底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药,我们可以想办法给你弄来,而且分文不取。我们只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刘二狗急切地问道。

“以后,你们据点里的鬼子,什么时候出去扫荡,去哪个村,你提前派人,到村口的歪脖子树下,放一块石头就行了。”

铃医说完,留下了一包中药,便飘然而去。

刘二狗在屋里,纠结了一整夜。

第二天,他看着病床上气若游丝的老娘,最终,咬了咬牙,做出了决定。

三天后,一包用油纸包好的德国药,通过秘密渠道,送到了刘二狗的手里。

而就在当天夜里,黄家镇据点的日军小队长,带着伪军,准备去偷袭一个叫“八里庄”的村子。

在他们出发前,一个伪军士兵,借口拉肚子,跑到了村口的歪脖子树下,悄悄地,放上了一块石头。

当晚,日伪军在八里庄,扑了个空。不仅没抓到人,反而一头撞进了独立旅地方部队设下的地雷阵,死伤惨重,狼狈而回。

刘二狗,成了敌工部在敌人心脏里,安插下的第一只“白蚁”。

而像刘二狗这样的“白蚁”,在赵刚和他的敌工部的努力下,开始在整个华北的伪军和伪政权内部,一个一个地,被发展起来。

他们或许官职不高,或许贪生怕死,但他们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软肋和诉求。而敌工部,就如同一个最高明的医生,精准地,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开出了一副无法拒绝的“药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多田骏的“铁屋”,从外面看,依旧坚固。但它的内部,已经被这些无声的“白蚁”,一点一点地,蛀空了。

在赵刚的“白蚁”大军,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多田骏的“铁屋”时,楚云飞的狙击手训练,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太原兵工厂,一间被列为最高机密的地下车间里。

那个名叫“伊藤”的日军光学技师,正在楚云飞和几名兵工厂工程师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打磨着一块水晶石。

伊藤,并非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他只是一个痴迷于光学技术的匠人。在见识了独立旅的人道主义政策,特别是当赵刚承诺,只要他愿意合作,战后可以保证他的人身自由,并为他提供一个可以继续研究光学的实验室时,他选择了合作。

“楚将军,制造高精度的狙击镜,最难的,不是镜片本身,而是镜片组的校准,和十字分划线的刻画。”伊藤一边打磨,一边用生硬的汉语解释道。

“我们没有精密的刻度机,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用钻石针,在玻璃上手工刻画。这样做的误差会很大。”

楚云飞看着他,认真地说道:“伊藤先生,我们现在,不是在追求完美。我们是在追求‘从无到有’。哪怕我们制造出来的瞄准镜,精度只有你们日制的三分之一,那也足以让我们的战士,在五百米外,拥有威胁敌人生命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